一、就业指导的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毕业生计划分配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相当一部人对就业指导的内涵还缺乏了解,不少人认为就业指导可有可无,搞不搞无关紧要。甚至有这样的论调:没有就业指导,有门路的人照样找到好工作,有了就业指导,没有门路的人照样找不到工作。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就业指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种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狭隘地理解为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的观点是片面的、肤浅的。它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对高教体制改革、育人模式的改变将产生的影响,更看不到它在培养现代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方面甚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国家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学校的配套政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需求的地区分布,使毕业生能按照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择业选择,避免做无用功;二是辅导毕业生熟悉择业程序及有关的注意事项,掌握有关的应聘的技巧;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和有关咨询工作。随着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在各高校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使得就业指导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导师作用
“自主择业”使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择业和求职。择业有择业观,求职有求职技巧。“自主择业”不是“自由择业”。有的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就不希望学校来管他,而有的学生则担心不能找到工作,无法就业。这两种情况都不应该出现。在当前改革浪潮中,经济发展已转化为科技竞争,科技竞争则又归结于人才的竞争。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作为人才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选择经济基础好、工作环境舒适的单位,而往往这些单位因为经济效益不错所给予的报酬也较落后地区丰厚。这种不平衡易导致毕业生就业时的心理失衡,择业时易产生一些脱离实际的择业观,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物质条件,而较少考虑自身的实际条件。同时,有些毕业生在求职时因未掌握一些技巧性东西,使自己与用人单位见面时,无法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才实学,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导致求职失败。因此,就需要就业指导机构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克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引导他们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同时,帮助他们掌握求职技巧,针对客观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求职方法,从而实实在在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
2、传播信息
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是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是在有限度的情况下,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如何使这种选择科学、合理,也即使毕业生人尽其才,使用人单位才尽其用,实现人才与社会的最佳配置,发挥人才与社会两方面的最大效能,信息的传播便显得十分重要。就业指导一方面可以通过向有关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部门发函,收集各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拟招对象的要求条件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及奖惩情况等,利用电脑及表格、录相等手段,提供给用人单位查阅,并向用人单位介绍、推荐合适的毕业生人选。
3、桥梁作用
毕业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掌握了一定的择业技巧及了解了一定的人才需求信息后,接着便是与用人单位正面接触,也即供需见面。在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检验。就业指导在这个阶段起着一种桥梁纽带作用。首先要为学生及用人单位精心组织,安排面试,力求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其次,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就业指导,学校要向社会介绍所设专业的使用方向,让社会了解学校培养的各种类型的专门人才,并向社会推荐。同时,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及使用情况反馈给学校,便于学校改进教学和育人工作。这样,有利于克服学校的教育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增强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4、促进作用
毕业生自主择业,直接面对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毕业生自身素质的竞争。就业指导机构可以因势利导,把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在新生入学后,就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意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范围和将要担当的社会角色,并根据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专长优势来设计自己,从而建立起一种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明确的目标会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富于创造性地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塑造自我。这样,把早期的素质训练和后期的具体辅导结合起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的培养中就起到促进作用。
二、就业指导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不论对毕业生本人,还是对国家,对培养他们的高校或科研院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指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就业观对人才求职、择业和进行就业准备有直接影响,能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就业观是具体化的人生观,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对人生的基本态度问题。每个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校生活步入职业生活,无疑是对其人生态度的一次考验。为此,要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事业与谋生的关系——事业重于谋生。就业作为人们谋生的手段,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但是,就业绝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应该把自己从事的职业融合在祖国的事业、所在地区的事业、所在单位的事业中去,激发为事业努力工作的热情,奠定就业的坚实基础。二是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奉献重于索取。就业,当然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但是,社会要发展,人人都有对社会作奉献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就业岗位上的劳动可以衡量个人对人民、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和贡献的大小。所以,毕业生应具有奉献重于索取的思想,并逐步形成白己的就业观。三是发展与眼前的关系???发展重于眼前。毕业生走向社会,总企望有一个高起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实生活又往往没有那么多理想的用人单位。为此,不能把眼睛仅仅盯在眼前,而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总之,一个人的就业观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业观是具体化了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各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毕业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自主择业将就业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交到了毕业生个人手中,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同学对毕业后何去何从反而没有主见。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树立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职业活动既是人们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同时又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就业观不同的人,二者的比重是迥然不同的。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奋斗的根本目标。爱迪生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开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曾豪迈地宣称:“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他终生实践自己的诺言,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是一切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人们工作的根本目的。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更应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中,立志将所学知识报效祖国,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
第二,把个人愿望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意志和愿望。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为了这个共同利益,个人的活动必须服从社会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第三,把为社会做贡献与实现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个人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关键在于对社会有没有贡献。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时,才具有价值。自我价值是由社会决定的。个人在社会上作用的大小,贡献的多少,要看其劳动成果得到社会承认的多少。自我价值只有在它所属的集体的价值实现后才能实现,这是因为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个人在集体中的影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国家鼓励提倡毕业生到生产经营的一线去,面向基层,面向乡镇企业,因为那里急需各类专业人才,毕业生在那里可以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就业指导能帮助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是指求职者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社会需要等,在众多的职业岗位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就业者对用人单位的选择,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就业者的选择。可见,职业选择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任何绝对意义上的单向选择,都不能构成职业与劳动者的最优化、最有效的结合。
职业对择业者而言,是个人挑选就业岗位的过程,即个人基于不同职业的不同看法,出于不同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条件,对职业岗位作出选择。一般说来,个人选择职业时需考虑的因素有:职业的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及工作地点、个人的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等。这些因素对每个选择职业的具体人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各人情况不同,考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
职业与人生紧密相连,职业选择的好与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对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能否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选择。搞好就业指导,引导学生遵循职业选择原则,做好职业选择,无沦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正确的职业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职业选择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一是从择业者自身的实际出发,将个人的职业意愿和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结合起来,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能、个性等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并认真评价个人职业意愿的可行性,判断自己能否胜任某种职业或某种工作。二是对职业岗位空缺与需求的可能性做出客观的分析。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必须考虑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主观意愿。
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是指择业者应克服消极等待心理,积极主动地创造就业条件,参与就业竞争,捕捉就业机会,白主创业,在职业岗位上发挥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是指在职业选择时,要处理好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正确地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协调、统一起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而要努力把自己的职业思想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地服从社会需要,把社会需要看成是择业的主要依据,把个人的理想自觉地统一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去。
比较性原则。
比较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条件和岗位要求的比较。要比较一下自己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岗位对自己的需要是否协调一致。二是职业与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在职业选择初期,人们的职业兴趣往往比较广泛,不仅仅局限在某一职业的选择上,这就使得择业者面临如何选取适合自己的职业的问题。通过比较,就能较好地从诸多职业中选择出一个较适合自己、自己又能胜任的职业。
主次性原则。
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在选择职业时,不可能各种因素都得到满足。因此,必须分析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是客观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现实的、合理的因素。如果在选择职业时死抱着一些次要的、不切实际的条件不放,将会丧失很多就业机会,甚至难以就业。
2、正确的职业选择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劳动者与职业岗位的优化组合。
职业岗位要求的多样性与择业者自身特点的差异性,决定了只有经过双向选择,才能使劳动者与职业岗位获得优化组合,即劳动者得到最合适的职业岗位,岗位得到最合适的劳动者。否则,不具备某一职业岗位特定要求的劳动者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就必然会被这一职业岗位拒之门外。当然,劳动者一般也不会在自身条件与某一职业特定要求悬殊太大的情况下,去谋求这一职业。随着经济形势、企业形势和个人就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劳动者的职业生活中,也有可能通过职业的再选择,不断优化其与职业岗位的组织,提高对职业的适应性,做到人尽其才。
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般而言,当择业者选择了与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基本一致的职业岗位时,才能更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才能把工作不仅仅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看成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反之,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兴趣,用非所长,那么,他的才能就会受到压抑,其工作积极性也难以得到调动,也就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安定团结。
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社会职业的广泛性、层次性和发展性,要求每个求职者必须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正确择业,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职业选择,顺利地实现就业。就业工作做好了,每个社会成员就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为社会主义建设安心工作。这样,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就能得到维护,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安定团结。
高校毕业生是初次就业者,对许多方面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十分陌生,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有些学生对自己不能客观评价而往往自视过高,主观期望值偏高,看问题易犯片面性、绝对化、理想化等毛病。在人才已经进入市场的今天,就业指导对帮助毕业生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基础上选择职业并获得成功,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三)就业指导能促进毕业生的发展与成才
求发展、求成才是高校学生普遍共同的美好愿望,他们对社会贡献如何,个人生活方式将怎样,特别是能否发展好、成才快,同他们毕业后迈向社会的这一步关系重大。当选择能与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相吻合的职业职位时,就能精神饱满、奋发努力、快速发展、茁壮成长。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会在卑微和失意中沉沦。在选择职业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大利益,能不能使你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应该选择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最高文凭是中学,因为在哈佛大学他没有读完就经营他的电脑公司去了。他是世界上及早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果断地去经营自己长处的人,其结果是使他自己成为世界首富。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如果选择不当,在人生道路上会出现种种曲折甚至坎坷,影响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途,富兰克林的“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就是这个意思。因此,通过就业指导,能帮助毕业生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使其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地走向社会,为将来的发展和成才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四)就业指导有助于国家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如单位性质、是否名牌、地理位置、工作条件、职位高低、各种待遇等等。但对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迫切程度及个人的现实条件考虑较少,攀比、从众、盲目崇拜大城市、大企业、三资企业等心态,造成毕业生就业中地区流向和单位流向的失衡,急需人才的地区和单位求贤若渴,难以引进人才,一些地区和单位人才积压,人才高消费又十分严重,难以形成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状况,无法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业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它在人才合理配置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五)就业指导有利于教育改革和提高学校的声望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如何?他们能否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能否在岗位创造成绩,用知识回报社会和人民等情况,对学校的声誉和发展至关重要。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好,毕业生就业率其社会声誉就高,学生报考学校的情况就好,招生质量好,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培养的素质好、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又推动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此良性循环,无论是哪一所学校都会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