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附近100元_400元4个小时快餐电话_附近找小组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企合作 > 产学研 > 正文

对“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8-05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断绱逭裥苏铰怨婊?2018-2022年)》提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多方面的表述可以看出,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掌握传统农业的智慧,而且也要懂得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智能技术等现代化数字技术连接起来,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农业种植的规?;中嵘?,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资、劳动力、基础设施的升级都在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面对消费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许多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品牌打造和营销技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但是却面临“学习难”和“没内容”的困扰。

济宁鱼台县在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就面临以上突出问题。鱼台县位于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畔,是有名的“江北鱼米之乡”,主要种植鱼农1号、圣农301等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大米以其优良的口感品质,被誉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然而,鱼台县也出现类似于现代农业发展与劳动力老龄化的矛盾现象,实际务农的劳动力平均年龄高达50岁以上,劳动力老龄化矛盾导致境内闲置大量优质土地。随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吸引大批年轻人员返乡置业,县域农业种植规模化持续提升。鱼台县稻米加工厂数量众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严重依赖购买外地低价原粮进行销售,产品以贴牌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大型龙头企业。面对规?;种驳幕龊推笠底蜕?,返乡置业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文化知识和技能,品牌打造和营销技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转型升级的最大痛点。

面对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的新职业市场需求、岗位需求,职业院校应承担起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以就业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为宗旨,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体现新定位、新名称、新内涵、新结构、新体系,做到对接时代发展、对接数字经济、对接科技进步、对接市场需求、对接新职业岗位。

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为例,通过认真研究国家战略,对接市场需求,以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专注于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设置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两个专业,改造升级物流、旅游两个传统专业,积极向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方向发展,解决目前市场需求不适应、不衔接、不匹配和不现代的问题。

2017年,胡云峰从商务管理系毕业后返乡创业成立鱼台佳农农产品有限公司。公司前身是父母早年创办的加工作坊,市场仅限于山东、河南、河北,产量仅5000吨。他接手后,校企合作,积极引进学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工业机器人、旅游管理等专业在校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依托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数字营销的专业知识,积极开拓市场,三年来他们新开拓10个省份40多个城市,市场规模扩展近三倍。在学校农田水利专家和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流转闲散土地900多亩,签约农民200多户,建成优质水稻试验田,形成“公司+农户”模式,帮助农户每年增收1500元。运用电子商务、数字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知识重新改变经营理念,大胆采用B2B2B2的商业模式,通过线上引流、线下销售的营销模式,创建渔润和富禾仓等品牌矩阵的方式,在全国共发展50多家批发商和代理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公司销售额快速增长,2018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2019年突破1.2亿元。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职业院校专业要积极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专业,培养适应产业新发展的现代化人才,通过打造集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商业化、综合赋能化于一体产业需求培养平台,走出一条“产业链+互联网+综合赋能”的新时代产业发展培养新路径,为农业、农村、农民赋能,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