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战略部署,根据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安排,暑假期间,经济管理系山水创研客“普韵乡音”社会实践团,赶赴重庆市开州区满月镇甘泉村和万州区百安坝街道保安村,通过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当地普通话的普及现状和学习需求,针对不同人群,扎实开展“推普技能+”培训、“推普小课堂”等活动,打造推普助兴鲁渝协作新样板。
1. 推普实情调查:深入基层,摸清现状
为将“推普+”活动走深走实,实践团与满月镇甘泉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成员们认真听取了当地普通话应用情况及当地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特征,为科学调研和针对性推普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期间,实践团针对当地留守老人、青少年学生、创业人士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普通话使用情况,并发放宣传材料,积极推广普通话数字宣传平台的使用。同时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的宣讲,并组织村民填写了线上线下调查问卷187份。
2.“推普小课堂”:童心共筑语言梦
入户调查发现,青少年儿童虽然会说普通话,但存在发音不准、缺乏自信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实践团别出心裁地开设了“推普小课堂”,让孩子们在听音辨韵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在口语表达中提升普通话的能力、在诵读品味中领略普通话的韵律、在强身健体时融入普通话的元素、在绘画创作中描绘普通话的美好。未来,他们将作为“小小推普员”,用自己的行动与努力为推广普通话、传承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推普技能+”培训:赋能乡村,助力发展
实践团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开州区满月镇发展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万州区百安坝街道保安村发展柠檬种植和橄榄种植特色产业,但是村民普通话普及率较低,与外界沟通受阻,影响到相关业务拓展,需要规范使用普通话扩大交流范围促进经济发展。
团队成员分别针对当地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户、山区特产销售商户、民宿经营业主、柠檬种植户、橄榄油种植加工等从业人员,开展“推普+中药材科普”“推普+新媒体运营”“推普+直播技能”等专题培训及现场教学示范,帮助他们提升语言沟通能力,掌握新的营销技能,为当地特产销售和旅游资源营销开辟新的线上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
4.“大思政课”实践课堂:注入推普助兴新动力
在甘泉村新农村驻地,实践团有幸邀请了老党员、原村主任李云端分享甘泉村发展的故事,李云端主任讲述了如何通过盘活中药材特色种植、发展乡村旅游、创办纯净水企业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带动老百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师生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这一堂生动的党课,大家深刻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开州区是开国元勋刘伯承元帅的故乡,在刘伯承元帅纪念馆,实践团成员接受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不仅学习了革命历史,还要用普通话讲好家乡革命故事,将红色文化与推普活动相结合,为推广普通话和传承红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5.线上线下传播“水文化”:普通话搭共享桥梁
在三峡移民纪念馆,实践团成员化身讲解员,通过网络直播,带领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进行“水文化”研学的小朋友云游三峡移民纪念馆,三峡移民中的感人故事和三峡移民精神得以生动展现,通过普通话这一共同语言,实践团打破地域限制,水院学子将一场别具一格的“水文化”研学体验传递给了山东的小朋友。
滨海山东与内陆重庆,两地跨越千山万水但却心意相通。从海的这边到山的那边,山水创研客“普韵乡音”社会实践团提升了当地村民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带去了“推普技能+”的知识,促进了普通话的广泛应用,实践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筑牢语言文化基石”的理念,全方位展现了成员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精神风貌。未来,实践团会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继续下去,通过讲好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促进乡村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